旧版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举办“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校赛的通知

【作者: | 发布日期:2023-11-22 | 浏览次数:

伟德BETVLCTOR网页版教务处文件

教字〔2023〕63

 

关于举办“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校赛的通知

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鼓励支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培养大学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方案的通知》(鲁教高函〔2023〕31号)相关要求,我校拟于2023年12月初组织开展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目的

秉持“崇尚科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面向未来”的理念,营造大学生积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浓厚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和扶持一批有创新潜质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大赛原则

坚持“学生主体、专家主导、公平公正、社会监督”的原则, 注重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

三、组织机构

校赛由教务处主办,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承办,负责比赛的执行、宣传、沟通、协调、推进等日常工作。

四、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目前我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不含在职学生及成人教育学生。鼓励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校组建团队。

五、大赛总体安排

本届大赛设置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赛道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赛道。

(一)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赛道

本赛道各参赛团队自主选题,参赛项目应能够与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紧密结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1.项目组别。

项目组别根据参赛项目成员在读最高学历学段划分为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

2.项目类别。

(1)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集成电路、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

(2)高端装备,包括机械、电子产品、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石油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及装备等;

(3)新能源新材料,包括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核电装备、先进高分子材料、光电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等;

(4)现代海洋,包括海上粮仓、海洋牧场、深远海渔业、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高端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海洋金融、海洋信息、涉海商务等;

(5)医养健康,包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管理、健康养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装备、中医中药、体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和健康大数据;

(6)高端化工,包括石油炼化一体化、煤基精细化学品、高端专用化学品、氟硅新材料等;

(7)现代高效农业类,包括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现代种业、畜牧良种培育、农业装备制造等;

(8)文化创意,包括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教育培训、文化休闲旅游和文化会展等;

(9)精品旅游,包括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房车露营等;

(10)现代金融,包括融资投资、储蓄、信贷、结算、证券买卖、商业保险、担保和金融信息咨询等。

3.项目类型。

项目类型分为创意创新、实物创新、实验创新、生产创新四类,参赛团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创意创新”是指学生基于独特的思维、新颖的构思和创造性的想法,以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设计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能够满足学习、科研、生活、生产等需求的创意方案、概念描述等,需以二维或三维设计图例形式呈现;“实物创新”是指学生以独特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的新颖思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条件,对已有产品进行改造升级或创造性地设计并制造出新的产品,需以实物或模型形式呈现;“实验创新”是指学生在参与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产生有价值的创意和创新想法,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优选实验材料,改进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流程,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能耗、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等目的,须基于真实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且通过实际验证已经取得成功;“生产创新”是指学生在参与生产实训实习的过程中,对生产任务、生产方式、生产过程产生有价值的创意和创新想法,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优选生产材料、改变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能耗、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等目的,必须基于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且通过实际验证已经取得成功。

(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赛道

参赛项目应与我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任务目标紧密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本赛道开放创新需求,聚焦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面向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征集命题,命题须健康合法,弘扬正能量,知识产权清晰,无任何不良信息,无侵权违法等行为。

本赛道不分组别,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揭榜答题。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六、参赛项目要求

(一)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不得上传涉密信息。

(二)每个项目的参赛成员不超过5人(含团队负责人),且所有成员均须对项目有实际贡献。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每名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参赛的项目最多1项,但可以作为其他项目的团队成员。

(三)参赛项目须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研究创新成果,有一定科学价值、创新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四)2021-2022年立项现已结题和2022-2023年立项且在研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必须报名参赛。

七、参赛项目数量

大赛“十强”产业赛道复赛的项目数分为基础名额与奖励名额,其中基础名额由大赛组委会根据各高校在大赛官网正式报名参赛的项目数量,按照不高于60:1的比例进行分配,四舍五入计算。基础名额设置上限,本科高校基础名额限35项。为确保我校参与项目基数和推荐至省级复赛的项目名额,要求各学院根据下方项目配额表中的数量进行项目申报。

基础项目配额表

学  院

学生总数

配额

马克思主义学院

423

68

教师教育学院

1810

290

学前教育学院

2016

323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1333

213

外国语学院

1150

184

地理与旅游学院

672

108

经济与管理学院

1656

265

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

740

118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036

166

化学与化工学院

1234

197

生命科学学院

1597

256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1717

275

体育学院

813

130

音乐学院

1075

172

美术学院

1217

195

共计

18489

2960

八、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所有参赛项目均需通过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官网(网址:http://kcds.sdedsc.cn/index)进行注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3年11月23日9时,校赛报名截至时间为11月30日24时。

(二)学院评审推荐(截至到12月2日)。各学院根据上交的项目书(最新版本,非往年版本)、PPT、VCR的水平进行推荐排名。

(三)学校审核(12月3日)。校赛组委会根据各学院提交的推荐项目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根据项目提交数和项目质量进行校赛名额分配。

(四)校级初赛(12月5日)。校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奖项设置等信息将通过微信工作群另行通知,请及时关注。

九、材料填报

(一)11月23日9时后,参赛项目团队登录大赛官网,填写《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项目申报书》(附件1),并上传 1 分钟展示视频、PPT 展示文档及其他佐证材料。材料填报工作务必于11月30日24时前完成。

(二)各学院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荣誉奖项等方面。所有推荐项目材料网上填报无误后,各学院须根据院赛或评审结果确定推荐顺序,填写《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2)。

(三)各学院校赛开始前,将《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人次统计表》(附件3)汇总后发邮箱:383762728@qq.com,邮箱主题为:学院+科创大赛参赛学生人次统计。

十、其他事项

为方便沟通交流和信息发布,校赛组委会专门建立“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创大赛校赛”微信工作群,请各学院确定1-2名大赛工作联系人于11月23日(星期四)12:00前扫码入群,备注:学院+姓名。

微信图片_20231122071239.jpg

联系人:

刘  芬 18769750650

王德波 0531-66778289

 

附件:1. 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项目申报书

         2. 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推荐项目汇总表

         3. 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人次统计表

 

                                                                                                                                                                       教务处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2023年11月21日